蕪湖干粉砂漿的耐久性評估是一個綜合,需通過多維度測試與分析,以確保其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長期保持性能穩定。以下是主要評估方法及步驟:
### 一、物理力學性能測試
1. **抗壓/抗折強度**:依據(如GB/T 17671),通過不同齡期(7天、28天、長期)的強度測試,評估砂漿在荷載作用下的結構穩定性。強度衰減率是耐久性的重要指標。
2. **粘結強度**:模擬實際施工場景,測試砂漿與基材的粘結力,避免因界面剝離導致的開裂或脫落。
### 二、抗環境侵蝕能力檢測
1. **抗滲性**:采用滲透壓力試驗(GB/T 23440),測定砂漿的抗水滲透等級。蕪湖地區多雨潮濕,高抗滲性可防止水分侵入引發的鋼筋銹蝕或凍融破壞。
2. **抗凍融性**:通過快速凍融循環試驗(GB/T 50082),觀察質量損失率和強度變化。經歷50-100次循環后,質量損失≤5%、強度下降≤25%為合格。
3. **耐化學腐蝕**:浸泡于硫酸鹽、氯鹽等溶液中,檢測強度變化及表面腐蝕情況,模擬工業污染或沿海環境的影響。
### 三、微觀結構分析
1. **孔結構測試**:利用壓法或氮吸附法,分析孔隙率、孔徑分布。致密的微觀結構(孔隙率<15%)可提升抗滲透和抗凍能力。
2. **SEM電鏡觀察**:檢測水化產物(如C-S-H凝膠)的生成狀態及裂紋擴展情況,評估材料內部缺陷。
### 四、長期性能模擬
通過加速老化試驗(濕熱循環、干濕交替等),推算材料在自然環境下20-50年的性能演變規律。結合蕪湖氣候特點(年均濕度70%-80%,冬季低溫),重點關注凍融與濕熱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。
### 五、工程應用驗證
在典型工程中設置監測點,定期檢測砂漿層開裂、空鼓、剝落等現象,結合實驗室數據修正評估模型。例如蕪湖高層建筑外墻抹灰工程需持續跟蹤5年以上。
通過上述系統性評估,可掌握干粉砂漿的耐久性短板,進而優化配方(如添加聚合物改性劑、纖維增強材料),提升其在復雜環境下的使用壽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