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層自流平材料的抗凍性及冬季施工效果保障需通過材料優化、施工工藝調整和環境控制三方面協同實現,具體措施如下:
### 一、材料抗凍性優化
1. **防凍劑與早強劑**:配方中添加防凍組分(如亞、有機醇類),降低體系冰點,避免水分結冰導致結構破壞;摻入早強劑(硫酸鹽、三等),加速早期強度形成,縮短低溫下凝固時間。
2. **聚合物改性**:采用可再分散乳膠粉(如VAE或類),提高材料柔韌性和粘結力,增強抵抗凍融循環的微裂紋擴展能力。
3. **低水膠比設計**:通過減水劑優化減少自由水含量,降低凍脹風險,同時提升密實度減少滲水通道。
### 二、施工環境控制
1. **溫度管理**:施工前后72小時內確保環境溫度≥5℃,基層溫度≥3℃,采用暖風機、電熱膜或封閉圍擋等升溫措施。材料儲存溫度需>10℃,避免低溫結塊。
2. **濕度控制**:基層含水率≤8%,施工前采用熱風機或除濕機處理潮濕基面,防止冷凝水結冰導致空鼓。
### 三、工藝調整與養護
1. **預拌工藝**:使用40-50℃溫水拌料,延長攪拌時間(比常溫多1-2分鐘)確保均勻性,單次拌料量控制在30分鐘內用完。
2. **多層薄涂**:冬季采用1-3mm分層施工,每層間隔2小時(常規為1小時),避免過厚導致內部水化熱散失不均。
3. **梯度養護**:施工后立即覆蓋PE膜+巖棉被保溫,前24小時維持>10℃,3天后逐步降溫至環境溫度。有條件時通入CO?加速碳化硬化。
### 四、驗證與監測
施工前需進行-15℃凍融循環測試(參照GB/T 50082標準),確保28天抗壓強度損失率<15%。現場配備紅外測溫儀實時監控基層、材料及環境溫度,溫度驟降時及時啟動應急加熱預案。
通過上述系統性措施,可在-5℃至5℃環境實現薄層自流平有效施工,抗凍標號可達F50以上,滿足嚴寒地區工程需求。

下一條:地暖回填的抗壓強度是如何測試的?